今天是:
科研进展

《江西日报》理论版刊登我院文章:“十四五”江西科技创新的方向-澳客下载

来源:科战所 叶楠    更新时间:2020-09-03    浏览:10104
【字体:

 9月3日,《江西日报》学与思版块刊登我院党组书记、院长熊绍员文章:“十四五”江西科技创新的方向。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qq图片20200903111941.jpg

  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强调,“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并对“十四五”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要求。这是我们谋划好“十四五”科技发展的基本遵循。

 “十四五”是我国从“进入创新型国家”到“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承前启后的五年,也是江西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一战略基点,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全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五年。

 面向“十四五”,江西科技创新要充分把握这一追赶跨越、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下好先手棋、抢占制高点,紧盯世界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前沿,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以创新引领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把握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平台和项目布局、领军科技人才集聚、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科技体制全面深化改革等核心问题,着重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力争实现换道超车、换车超车。

 ●坚持科技规划先行,抢抓新基建重要机遇

 新型基础设施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新基建”主要包含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涉及通信、交通、能源、数字等方方面面。与传统基建不同,“新基建”作为生产力的一种重要变革方式,将极大地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能量,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环节,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进而带动全社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国家管理、人民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可以说,谁抓住了“新基建”,谁就赢得了未来科技竞争主动权。

 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省创新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十四五”时期,我省应对标对表国家规划,紧紧抓住“新基建”带来的机遇,提升建设水平,夯实科技强省建设基础。要以“新基建”为导向推进全省创新创业平台载体建设工作,推动一大批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孵化器、众创空间、创新基地、高新开发区等创新创业平台载体提质升级。尤其要聚焦信息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融合发展,推进“智慧 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信息化技术、设施、资源、服务与科技创新融合,建立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新型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活动组织模式、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模式,加快推动全省六大科创城建设和发展,持续壮大数字经济规模和占比。

 ●加强重大研发平台项目顶层设计,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创新的新型举国体制,要求国家和地方科研资源进一步聚焦重点领域、重点项目、重点单位,进一步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十三五”时期,我省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一系列突破,中药大科学装置启动建设、中科院稀土研究院落户赣州,等等,成绩令人瞩目。“十四五”时期,应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进一步凝聚全省资源,以高水平、高规格、大手笔、大投入建设一批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重大创新平台。比如,可推动布局建设“赣江实验室”,整合国内外相关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和人才团队力量,打造集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于一体的国家综合研究基地。进一步聚焦解决“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布局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项目,重构我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体制。

 ●精心培植引才聚才创新土壤,广泛集聚国内外领军人才

 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对于各级各类领军人才,要真正做到“平台引人、项目留人”。重大装置和平台建设运营、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是凝聚领军人才的关键抓手。“十四五”时期,要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已有重大创新平台对领军人才的凝聚作用,结合“五型”政府建设,努力打造氛围最浓、机制最新、配套最全、服务最好的科技领域“四最”创新环境,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保姆式”“店小二式”服务。针对各项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需求,制定“一人一策”“一事一议”的个性化领军人才引进计划。围绕“首席科学家”打造稳定研发团队,长期稳定支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探索“项目经理”“合同科研”制,赋予领军人才研究团队组建、项目经费使用、绩效工资管理等方面自主权,让科研管理更加符合科研规律。

 ●全力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活力,着力建设区域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畅通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引导企业参与共性科技创新,加强企业之间竞争前合作,促进企业共生共赢。积极吸纳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社会资本参与中药大科学装置、稀土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运营。从改变科技计划组织方式、探索企业合作研发机制等方面,加强引导企业参与竞争前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合作、协同攻关。加强创新型、平台型、未来型企业培育,鼓励企业搭建共享设计、生产、检测平台,搭建产业智联网平台,引领产业组织模式、生产模式、商业模式变革。争取在优势产业领域打造一批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提升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

 要像重视科研创新一样重视科技成果转化,着力解决科技成果落地“最后一公里”问题。围绕我省“2 6 n”主导产业,大力实施产业科技特派团入园强企行动,推动技术与产业深度对接。要以科研开发链条的中后段为重点,加快布局建设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做强做大国有科研院所,放开搞活更多新型研发机构

 “十四五”时期,建议对省、市传统科研院所创新资源布局进行战略调整,解决小、散、弱问题,加大科研投入,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做大做强若干省级科研机构,打造我省科技创新的新旗舰。应深入推进科研院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赋予科研事业单位更多自主权,落实科研院所法人主体责任;加强科研院所内部管理,建立现代高效运行管理机制,引导科研院所构建体制新颖、机制灵活、管理先进、运行高效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充分激发科研院所的创新活力。

 放开搞活更多新型研发机构。“十三五”时期,我省与中科院、中国信通院、北京大学、中国电子、阿里巴巴等大院、大所、名校、名企共建了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十四五”时期,要努力把这些新型研发机构做实做强,建成一批对产业发展支撑作用大、对经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新型研发机构。同时,要在这些新型研发机构基础上,围绕航空、医药、稀土、陶瓷、铜、电子信息、光伏、vr、生态等重点领域,鼓励和支持高校及科研机构重点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新型研发机构,形成“百花齐放、百花争鸣”的创新格局。

 ●推进科技体制全面深化改革,构建活力旺盛的创新生态

 改革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破解体制机制障碍的关键一招。“十四五”时期,要推进科技体制全面深化改革,建立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深入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完善科技资源配置机制、改革科技评价机制、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完善科技工作分类评价体系,加快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障碍,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打造一流创新创业环境,强化知识产权治理,完善科技型创新创业政策体系,优化创新创业服务空间,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社会创新、管理创新跨界融合。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保护产权、包容多元的社会价值导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