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科学院-澳客下载

​《江西日报》刊登我院文章:推动新型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迈进

来源:原创    更新时间:2023-04-18 14:57:56    浏览:1832


2023年4月18日,《江西日报》理论版刊登我院科技战略研究所王秋林博士理论文章:推动新型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迈进。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image.png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新型工业化是指以科技含量高、信息化涵盖广、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为主要内涵的工业化。江西近年来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全力推进“2 6 n”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综合实力得到有效提升。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大力推进我省新型工业化,推动新兴工业大省向新兴工业强省迈进,要在抢先机、补短板、聚智慧上迈出新步伐。

布局未来产业,抢工业发展先机。未来产业是指引领重大变革的颠覆性技术及其新产品、新业态所形成的产业,它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方向,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变革力量。目前我省未来产业发展初具条件,前瞻性思考、战略性布局未来产业,既是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现代化工业强省、赢取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所在,更是推动江西高质量发展、提升江西在全国新发展格局位势的有力支撑。一是原始创新。以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载体,瞄准世界前沿技术,聚焦我省未来产业发展重点布局领域,设立未来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围绕源头技术、核心工艺打造一批具有“独门绝技”的企业,啃下原始创新“硬骨头”、勇闯未来产业“无人区”,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二是跨界融合。跨界融合是未来产业涌现及发展壮大的重要机制,顺应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和规律,科学合理规划,推动建立有利于产业跨界融合的商业环境与政策体系,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线上产业与线下产业融合渗透共同发展。三是体系构建。谋划未来产业发展路线图,布局未来产业先导示范区,完善创业孵化、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保护、科技资源共享、投融资等服务,探索解决应用场景、运营机制、商业模式等关键问题,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和政策链深度融合,构建创新引领、区域协同、主体多元、学科交叉、跨界融合的未来产业创新体系。

加大研发投入,补工业发展短板。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江西近年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开展全社会研发投入攻坚行动,全省创新能力水平显著提升,但对标创新型省份建设要求还有差距。加大研发投入既为工业发展补短板、增后劲,也是创新江西建设应有之义。一是建立长效增长机制。落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的要求,省、市、县三级应建立长效增长机制,确保公共预算科学技术支出每年递增,并逐年提高财政科技支出研发经费占比。二是国有企业要担当作为。落实我省国资国企改革创新发展要求,鼓励国有企业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和独角兽、瞪羚企业,动员在赣央企、省(市)属国有企业每年力争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全国同行业水平,并逐年持续稳定增长。探索研发投入考核激励机制,加大企业研发投入考核权重,并将考核结果与企业领导的奖励、薪酬分配挂钩。三是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鼓励支持金融机构设立科技支行,聚焦我省科技创新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开发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贷款,做大做优“科贷通”服务品牌,提升融资支持额度。依托科技管理部门掌握的企业科技信息,综合运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探索建立科技型企业金融支持“白名单”,为金融机构动态管理、精准识别和风险管控提供参考。

建设人才中心,聚工业发展智慧。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提速建设中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以非常之举打造天下英才重要首选地。工业是现代化新征程的主力军、创新创业的主阵地,为工业发展集聚人才智慧、提供人才支撑是实现江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一是引人要面向工业发展需求。人才招引如大海捞针,强化企业人才政策精准供给,以工业园区为单位,梳理企业人才需求清单,搭建园区、企业、院校、人才等多方交流平台,组织专业化、小型化、精准化人才企业对接交流,同时完善人才兼职、柔性、聘用等机制,充实企业“外脑”。二是用人要瞄准工业生产实践。推动人才体制机制改革,通过政策倾斜、待遇提升、保障落实等方式引导人才深入工厂车间,让长期扎根基层、创新一线的人才脱颖而出,吸引更多人才到一线。三是育人要赋权企业自主评价。赋予企业人才评价充分自主权,让人才评价“企业说了算”。政府做好监督和服务,确保评价有据可依、流程科学严谨、结果客观公正。(战略所王秋林供稿)

网站地图